查覓包養價格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十人故事|從未名湖到潮白河,他見證一座“新城”崛起_中國網
查覓包養價格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十人故事|從未名湖到潮白河,他見證一座“新城”崛起_中國網

查覓包養價格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十人故事|從未名湖到潮白河,他見證一座“新城”崛起_中國網

新華社天津2月28日電 題:從未名湖到潮白河,他見證一座“新城”崛起

新華社記者邵香雲、白佳麗、王寧

這些年,王浩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早上有時間,他就會沿著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道路走走。一個又一個清晨過去,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阡陌間崛起一座“新城”。

坐落在天津市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北京與天津攜手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點合作平台,也是中關村在京外的首個重資產投資項目。

生活在北京,工作在天津,從北京大學到天津寶坻掛職,10多年間,王浩見證著這里的成長,也見證著京津雙城間的產業協同之路。

一紙調令,從未名湖來到潮白河

走出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道路寬闊整潔,無人駕駛小巴穿行而過,企業廠房各具特色,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沿著西環北路前行,一座外形酷似白色帆船的建築映入眼簾。

“這是第一家簽約落地的企業——合眾匯能,是超級電容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創始人來自清華大學的碳納米材料實驗室。”王浩介紹道,“那邊是德國波森公司,從事汽車尾氣凈化系統設計生產,我們當時組建了21人對1人的專項工作服務群,拿出了最優方案,幫助企業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行走在包養科技城,不時碰到迎面走來的企業負責人和員工,王浩自然地與他們打著包養網價格招呼。這里的人,幾乎都認識他。

時間回到2012年,一紙調令徹底改變了王浩的人生軌跡。彼時,王浩28歲,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留校工作。“當時,學校要選派一些青年教師到地方掛職,我的專業是世界歷史,一直以來對農村的情況不太了解,特別想到基層看看,於是主動報了名。”隨後,王浩被選派到天津市寶坻區掛職,擔任區長助理。

盡管生在天津,王浩包養網此前對寶坻並不熟悉。初到那天的情景,他仍記憶猶新:“開車下了高速進入寶坻城區時,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城中村,和此前的工作環境相比,反差很大。”

這種落差反而更激發了他深入基層的想法。之後,王浩主動申請駐村幫扶,擔任寶坻區牛道口鎮韭菜莊村第一書記,在產業幫扶方面,蹚出了不少新路子。

從阡陌到高地,大戰略下的新探索

2013年,京津“雙城記”的提出,拉開了京津合作大幕。由於熟悉中關村和北京的科創資源,王浩開始擔任寶坻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與中關村對接合作事宜。

與記者的交談中,王浩對兩個時間點非常敏感。2013年11月,他現場見證了天津市寶坻區政府與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簽訂框架協議,那一年,他的大女兒出生;2016年12月,各方商定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開發建設模式,那一年他的二女兒出生。

在王浩看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既像自己的“第三個孩子”,又像自己的“愛人”,陪伴他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協同發展中心。新華社記者孫凡越 攝

一座“新城”的建設,過程並不會一帆風順,僅開發模式的探討就有很多爭論。王浩說,此前,北京中關村與各地合作,通常是輸出品牌和園區經營理念,而寶坻方面想打造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體。

“拆遷的時候,我向村民們承諾,等科技城建成了,大家不用再種地了,可以到中關村來上班。所以當談判遇到困難,我是最著急的,生怕沒法向當地百姓交代。”王浩回憶道。

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勢,各方終於達成一致,北京中關村與寶坻區政府共同出資成立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園區運營開發,一大批項目陸續簽約、開工、落地……

2019年起,王浩擔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主任,作為兩地產業合作的探索者,他清楚地知道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我們也致力於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平台和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化基地。”王浩說。

一座科技新城的崛起,成功的秘訣何在?“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王浩脫口而出。他解釋道,天時即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地利是寶坻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人和則是政企聯動、跨區域協作的協作精神。

如今,一組數據顯示著這里的發展成果——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二期5.2平方公里已經開建,累計注冊各類市場主體1526家,其中2023年包養新增502家;累計完成實體簽約項目150家,其中39個產業用地型項目,總投資額約176億元,預計全部達產後年稅收11億元,可增加當地就業近萬人。

從兩地到雙城,新故事仍在續寫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王浩初到包養平台推薦寶坻時的落差感也逐漸消失。他會利用節假日時間帶著兩個女兒到科技城參觀,兩個小姑娘也說“這里和北京越來越像”。

王浩的家人在北京,他每個周末回一次家,平日里因工作也會經常往返於京津之間。

“剛來寶坻時,有一次大霧天氣高速封路,車開了6個小時才到北京,回來時已經半夜兩三點。”王浩說,“現在高鐵開通了,從寶坻站到北京站僅需40多分鐘!”王浩深切地感受到,京津兩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過去一年,天津通過市場化機制引進北京資源在津落地協同項目331個、總投資1832.5億元;京津共繪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北京研發、天津制造”創新轉化格局加快構建。

王浩(左二)與寶坻區法院就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等問題座談。新華社記者孫凡越 攝

2023年7月,王浩任寶坻區副區長,兼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黨工委書記。如今,王浩的工作狀態是,一半時間在區政府處理分管事務,一半時間到科技城接待、服務企業,還要經常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去招商引資。

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剛從浙江溫州招商回來。“這一趟,明顯感覺到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知名度提升了。過去我們主要承接北京項目,現在一些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在選北方區域總部時會主動考慮與我們對接。”話語間,王浩很自豪,也更有幹勁了。

談到新一年的打算,王浩思路明確:“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優勢,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繼續做好‘北京研發、寶坻轉化’的大文章,同時建好‘金融超市’‘科技成果超市’等服務平台,優化產業環境,完善配套設施。”

王浩辦公室的書架上,有一本《奮鬥者的故事》,記錄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從無到有的點點滴滴。盡管書中的細節已是爛熟於心,王浩還是會經常拿起來翻看。他說:“記住來時路上的艱辛,才能更好地奔向未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